前言
夕阳下,王尚荣将*推着妻子*克,迟滞的神情漾起喜庆的微笑,50个年头悄然过去,白发燃情思,他们携手走来,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王尚荣将*与女兵*克的曲折爱情
提起开国中将王尚荣,毛主席曾说:“这个王尚荣,确实不简单,听他分析战略问题,我真是无尚光荣。”纵观王尚荣的一生,他为新中国的事业建立了赫赫功勋,而他的爱情也像他的革命人生一样精彩。
王尚荣打仗功夫了得,多位首长对他赞不绝口,但遇到感情问题就懵了。王尚荣与妻子*克第一次见面,是在年秋天,当时*克在行*途中脚受了伤,正巧被王尚荣与苏振华遇见,便闲聊了几句。
一次,团长苏振华请*克到自己办公室来坐,问了她一些问题,当时王尚荣就坐在一旁,当她听说有打*子、光复东北的想法时,心中对这个姑娘的爱恋又加深了几分。
由于王尚荣在感情上不开窍,不懂如何表明自己的心迹,身边的战友们便着急了,纷纷催他尽快主动出击,于是,在战友们的“关切”下,王尚荣给*克写了信。
但是,*克撕掉了王尚荣写来的信,一封都没有看,她觉得自己参*不是为了谈情说爱,而是为了革命事业,何况,王尚荣当时给她的印象,是个只懂得打仗的粗人。
但是,王尚荣没有轻易被劝退,他请战友们帮自己说话,组织知道后,为了能让他们增加了解,便将*克调到了独一旅,和王尚荣成了一个部队的战友。
渐渐地,*克和王尚荣交流的机会多了起来,但从来都是王尚荣主动,时间长了,旅长问*克是不是可以考虑结婚了,贺龙和罗瑞卿也为王尚荣说好话。
就这样,年11月12日,华北晋察冀根据地。22岁的八路*一二〇师独一旅副旅长王尚荣,由贺龙、关向应主婚,在一家农户,和抗大学生*克举行了简朴的结婚仪式。
其实,*克当时心里并不十分情愿,但还是同意了,可她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在婚后,慢慢喜欢上这个当初怎么都看不上的人。
起初,*克对自己的婚姻没有信心,打算到别的部门工作,王尚荣得知后,便积极帮她安排,但日子久了,王尚荣发现妻子和自己在一起似乎并不开心,便忍痛对她说:“要不,咱们还是分开吧。”
奇怪的是,*克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并没有想象中的轻松,反而陷入了一阵沉默。她觉得,自己似乎也没有很不满意这段感情。
后来,*克生了一场病,王尚荣心急如焚,只要忙完部队里的公务,便守在妻子身边,细心地为她端水喂药。*克看到蹲在炕边添置柴火的王尚荣,心里涌起一股暖流,看到他深陷的眼窝,*克的鼻子莫名地酸了。
*克决定放下心里的偏见,从那以后,她和王尚荣的感情一天天好了起来,夫妻二人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患难与共,风雨同舟,携手走过了人生的春夏秋冬……
磨难:王尚荣病倒了
经历过战争的硝烟,建国后,王尚荣和*克夫妇继续为新中国的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默默耕耘,无怨无悔,但是,病魔却悄然而来。
年7月,*克生平第一次来到苏州,但这里的景色对她来说却如同平淡秋水,毫无赏心悦目之处,她面临着一个严峻而痛心的现实,王尚荣病倒了。
两年半前的一天,王尚荣下班回家,突然感到心情郁闷,头疼脑涨,接着呃逆不止,走路向左倾斜,后来不久又发展到神志不清,语言迟滞……
*克见状不妙,医院检查治疗,但两年过去了,疗效并不明显,最近,*克听说全国脑血管会议在苏州召开,便怀揣着热望,陪王尚荣来苏州请名医专家会诊治疗。
但诊断结果是令*克失望的:王尚荣患有神经系统变性病,无特效治疗方法,而且预测病情会很快发展,不出两三年,王尚荣将完全丧失生活能力,吃饭需要用鼻饲维持。
得知这个消息,*克像坐在冰窖里一样,颤栗着,低声啜泣起来。*克明白,王尚荣是累病的,自从他担任总参副总长职务以后,便争分夺秒地为*和人民工作。
王尚荣每天早出晚归,上百份的文件逐一过目,凡他经办的文件从不推脱敷衍,为了尽快了解熟悉部队情况,他开会听汇报,下基层搞调查,大量翻阅材料,常常工作完一天回到家时,疲惫得连说话的情绪都没有了。
为此,*克不止一次劝说丈夫:“你这多处伤残,尚未复原的身子顶得住吗?”王尚荣总是淡淡地摇摇头:“工作忙,顾不得那些了。”
年初,中越边境的战斗打响后,王尚荣犹如上满发条的钟表,日以继日地在作战指挥室的地图前、沙盘旁、屏幕前,注视战况,分析战情,研究对策。
王尚荣整日神情严肃,精力专注,因为,他知道,自己工作上有半点疏忽和误差都是对中央和*委首长的战略决策、前方千万将士的生命的极大不负责。
这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激奋着他周身的气血,尽管累得面倦目赤,高肩微驼,却不敢懈怠。
就这样,一天、两天、三天……他连续18天没有回家。*克在家坐卧不安,她理解丈夫是在和自己日渐衰老的生命抢时间,可她更忧虑,他毕竟是64岁的人了。
终于,*克的担心不幸言中,那颗热诚奉献的心,再也撑不住王尚荣高大而虚弱的身子了。但*克不能没有丈夫,她惊恐地睁大含泪的双眼,随即又合上,两道晶莹的泪痕印在苍白的面容上。
虽然现在天天见面,但*克仍然忧心忡忡。王尚荣下班晚些,她怕他过度劳累;他面色倦怠,她担心他生病。看着如今下肢瘫痪、精神木讷的王尚荣,*克哭了,哭的格外伤心。
他是她人生的镜子,精神的支柱,她不敢想象失去他自己将会怎样。这时,四十年生死之交的情感汇成了一股热流,给*克带来了巨大的勇气和胆量,她不相信,丈夫的病已经无可挽救,她发誓,就是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她也要做到百分之二的努力。
为了治疗,四处奔走
回到北京,*克开始向命运挑战了,像一个战红眼的勇士。
不懂医学,她不分昼夜地翻看医书和资料,查找类似的病情症状以及治疗的方法。专家说病不会好转,*克就多方寻医,不管是中医、西医官办的民间的,只要是与丈夫的病有关,她都明打细问,想法为丈夫组织治疗。
一次,*克听说一位叫常万宝的民间医生,用按摩的方法治疗下肢瘫痪很有疗效,便把他请到家来。但医务人员都感到心中无底,王尚荣心脏有房颤,不知能否承受得了这种治疗,万一按摩中出现意外怎么办?
面对一双双忧虑的目光,*克迟疑着。治不治?不治就只有发展、恶化、死亡;但治就有可能稳定、好转,总不能只怕出意外,而眼看着病情严重发展下去吧。
于是,*克严肃地说:“请你们相信我对他几十年的感情,我愿拿*性做保证,绝无害他之心。如果出现问题,我负责。”随后又告诉医生:放心治疗,每次少做几分钟,会成功的。
同志们被*克的坚定感动了,决心尽全力搞好治疗。卫生处长现场坐阵,保健医生搬来仪器监护,医生为病人做了检查后,双手在他的后背、腿部、脚部,谨慎而熟练地按摩起来。
大家注视着监视仪的变化,担心王尚荣的心脏承受不了这样大的力度。*克看似镇静,但心里却捏着一把汗,她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痛苦中的王尚荣,心如刀绞。
医生按摩5分钟,就停下来检查一下尚荣的身体,然后再做,再检查,这样进行了三次之后,在场的人员愣住了,王尚荣不但经住了大力度的按摩,而且原来的心脏房颤消失了,麻木的双腿也开始有了知觉。
顿时,原本压抑的房间里,目光流泄,笑容纷绽,*克始终悬着的心也轻轻放下了,她解脱般地深深舒了口气,动情地拉起医生的手说:“谢谢你了,谢谢你了!”
陪伴:不吃药病怎么能好啊?
无论在哪里养病,王尚荣的病床旁总挂着一个记录本,每天由值班的家人和医护人员记上他的血压、脉搏、饮食等各方面的情况,作为观察病情的依据。
有时,别人推荐新药,医务人员拿不准,*克就拿过来说,我先试试,如果没事再给尚荣吃。
担心王尚荣行动不便,总坐在家里心情不舒畅,*克就请人专门为他做了一架轮椅,每天推着他到室外去散心。
但是,脑神经系统病变使王尚荣性情变化很大,整日心烦意乱,动辄发脾气,不服从治疗。
这天,医务人员急匆匆跑来向*克求援说:“首长又拒不吃药了,您快劝劝吧!”*克连忙赶到丈夫身边,可是,还没等她开口,王尚荣就大骂起来:“你这个*克,就知道给我吃药,要*死我呀!……”
听到这锥子扎心般的叫骂,*克几乎愣住了,这不是天大的冤枉吗?
为了治好王尚荣的病,*克操碎了心,熬白了头,原有的眼病又复发了,视力急速下降,至今已是右眼失明,左眼靠直觉看东西。但她一直未把实情告诉王尚荣,她想,只要丈夫的病情好转,就是瞎了双眼,她也心甘情愿。
望着烦躁的丈夫,*克眼眶里涌满委屈的泪水,她知道,他现在是病人,这是病态。
*克背过身去,揩干眼边的泪水,又从医务人员手里接过水杯和药,堆着笑脸说:“老头儿,你不吃药,病怎么能好啊?”王尚荣木然地看了她一会儿,微微张开了双唇。
“对了,这就对了,”*克边说边把药放到了丈夫嘴里,等他喝水把药咽了下去后,她竟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见此情景,在场的工作人员都流下了眼泪。
吃完药,王尚荣心情顺和多了,*克坐到床边,拍拍他的手说:“老头儿,咱们再背两段儿好不好?”“嗯?”王尚荣直愣愣地睁开眼。
接着,*克指着墙壁上的条幅说:“忘了?苏轼的《猎词》。”“没,没有,”王尚荣摇摇头:“不信,你听我背背看嘛!”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王尚荣支吾着冥想。*克忍不住提醒道:“为报倾城随太守,亲……”
王尚荣一字一顿地背诵,*克心里一字一句地默念。几年来,她没让他离开过电视、文件和报纸,开始是她给他讲文件,讲历史,后来是他给她念报纸,读诗词。
渐渐地,王尚荣思维在恢复,记忆被启发,现在不但能读还能背了。*克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拍着手和他一起背了起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对于妻子无微不至的关照,王尚荣全部看在眼里,他以顽强的锻炼来回报。不论酷夏还是严冬,他每天都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在院子里“一、二、一……”地边喊边走,练得腰酸背痛、汗流满面也不歇息。
收获:勋章应该别在*克胸前
一年、两年……五年……九年后的一个上午,*克拿到报纸,摸索着走进王尚荣的房间,说:“老头儿啊,给我念念报啊。”等了一会儿,屋里没人回声。
“刚才还在练字,这会儿到哪儿去了?”*克纳闷地径直走到书桌前,桌上的笔墨未收,铺开的白纸上歪歪斜斜地写着:我要站起来。
这是多大的决心和意志!当*克拿起来再看时,本来就不清晰的视线更模糊了。以她对丈夫的了解,他从来都是说到做到,可紧接着,*克惊喜的心头略过一阵慌乱。
*克担心丈夫太过要强,便急忙转身去找,谁知,王尚荣此刻正依靠在她身后的墙边,静静地站立着,没拿手杖,面带憨笑。
“你可吓坏我了”。*克一个箭步上去扶住丈夫,让他坐到椅子上,“这太冒险了,摔倒怎么办?”王尚荣顺从地坐下,仰面痴痴地望着*克:“老伴儿,我能站起来了。”
*克连连点头,紧闭的嘴角流着酸苦。王尚荣颤抖着双唇,瓮声瓮气地说:“*克,这么些年多亏了你,没有你我早完了。”
*克忙说:“哪的话哟,要不是有你,我哪能顶到今天啊!”王尚荣紧接着说:“这么说,咱们可是秤离不开砣,砣离不开秤了?”“对,秤和砣。”*克附和着。
就这样,两对浑浊苍老的目光凝结着,满含着深情。
为了治好王尚荣的病,*克想尽办法,视力几乎下降到失明的程度,可只要想到丈夫一生光明磊落,默默无闻,为祖国的事业贡献了毕生的心血,就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
王尚荣正式办理离休手续后,他的胸前又添了一枚一级红星功勋荣誉,但他并不居功自傲,逢人便感慨地说:“没有*克就没有今天的我,这枚勋章应该别在*克胸前。”
落日无情,昏*的霞光灌满客厅,*克俯在硕大的地图前越贴越近。
“不要搞了吧,眼都瞎了”。王尚荣拄着手杖第三次来劝说,神色很不安,“搞了给谁看嘛!”“我看”,*克左眼离开放大镜,双目失神地望着丈夫,云遮雾罩,语音中不无惋惜。
*克眼瞎了,可是她能看见,在这幅1:万的中国地图上,西始乌苏,东到兴凯湖,北起黑龙江孙吴,南至广东榆林的地域内,有一张用彩笔标画出的由千百个大小不等的圈圈,和粗细虚实的线条结成的网,纵横交错,疏而不漏,覆盖在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克知道,那圈圈,是丈夫到过的地方,那线线,是丈夫走的路。
这是*克用心为王尚荣勾画出来的《行*作战工作图》,那上面记载着他一生的战斗历史,也书写着他们五十年休戚与共的风雨征程。*克认为,她有责任帮助丈夫,把他曾经的工作和历史总结出来,留给后人。
同时,*克还深藏着一个心愿,她要将这张地图以及几十万字的回忆录、历史图片集,一并送给丈夫作为金婚纪念。王尚荣哪能看透妻子的心曲,只是无奈地摇头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