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指导:医院心理睡眠科主任李艳教授在午夜梦回时,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体验:在深度睡眠中突然醒来,大脑异常清醒,却感觉身体被沉重的物体压制,无法动弹,甚至连呼救声都难以发出?这种令人恐惧的经历,在民间常被称作“鬼压床”。那么,这种现象究竟如何解释?是否需要寻求医疗帮助呢?事实上,“鬼压床”在医学上被称为睡眠瘫痪症,它是一种主要影响0至30岁人群的常见睡眠障碍。
为什么会睡眠瘫痪?
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睡眠瘫痪症是大脑皮质与运动神经活动不同步所导致的。在正常的睡眠周期中,非快速眼动阶段与快速眼动阶段交替出现。当人们进入快速眼动阶段时,大脑活动变得活跃,类似于清醒状态,但肌肉却处于低张力状态。若在此阶段突然醒来,由于大脑和肌肉之间的神经传导尚未完全恢复,大脑皮质可能仍处于活跃状态,而骨骼肌却处于“瘫痪”状态,从而引发“脑子醒了,身体还在睡”的现象。
“鬼压床”如何缓解?
面对“鬼压床”带来的恐惧感,我们首先要认识到这并非什么“怪力乱神”的诡异现象。在平复情绪、保持冷静的同时,尝试进行深呼吸。此外,轻轻转动眼球、活动嘴部肌肉,如“噘噘嘴”,以及动动手指和脚趾,都有助于摆脱这种状态。通常情况下,睡眠瘫痪的持续时间较短,仅为几十秒至几分钟,即便不采取任何措施,它也会自行缓解。一旦我们彻底醒来,身体与大脑的同步性恢复,那些“不能动弹”和“无法出声”的情况便会瞬间消失。
如何治疗和预防?
大多数情况下,睡眠瘫痪并不需要特殊治疗。然而,若它与其他睡眠障碍如嗜睡症、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等并存时,则应寻求专业医疗帮助,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同时,精神压力、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也可能增加睡眠瘫痪的风险,因此及时就诊精神心理专科、接受规范治疗以及必要的心理辅导是至关重要的。医院仝小林教授、陕西中医学院张学文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及河南中医学院李发枝教授,我深受各位名老中医的学术与医德熏陶。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逐渐形成了以“伤寒六经”和“脾胃论”为核心的中医理论体系,并擅长运用这些理论来治疗焦虑障碍、抑郁发作、睡眠障碍等精神心理疾病。我曾接受过系统的精神分析、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婚姻治疗等心理治疗培训,能够灵活运用个人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等多种方法,处理各类睡眠障碍、抑郁发作、神经症等问题。同时,我也擅长处理青少年情绪行为障碍、婚姻家庭关系异常等复杂问题。
我的出诊时间为周三上午(医院大德路总院门诊心理睡眠科),周四上午(医院大德路总院西区五楼特需门诊)。欢迎有需要的患者前来咨询与治疗。杨玲玲,副研究员、主治医师及中级心理治疗师,拥有丰富的学术背景。她先后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并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之后在澳洲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攻读博士,主要研究抑郁、焦虑及失眠等问题。在临床方面,杨玲玲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心理治疗方法,对抑郁症、焦虑症、失眠及心身障碍进行诊治,并专注于疾病康复与药物副反应的中医综合干预。她的出诊时间安排在周二全天、周三上午及周四上午,患者可前往医院心理睡眠专科进行咨询与治疗。医院心理睡眠专科自年成立以来,历经4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诊疗病种全面、综合服务能力强大的专科。目前,该科拥有临床医生9名,心理治疗师3名,年门诊量超过人次,纯中医药治疗率高达95%,且有效率超过80%。
专科服务范围广泛,涵盖各类睡眠障碍、精神障碍、心理障碍及疑难杂症的诊治。同时,还致力于调整人际关系不良、亲子关系异常、学习障碍、青少年适应障碍、婚姻关系异常等问题。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科室注重躯体治疗与心理治疗的结合,根据患者个体需求制定高度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特色疗法包括中药汤剂、针灸、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临床效果显著,充分体现了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