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长期卧床的瘫痪病人或失能病人来说,预防压疮很重要,而定时翻身是经济、有效的减压措施之一,并适用于大多数病人。
但不正确的翻身方法,不仅不能预防压疮,还会增加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比如颈椎损伤、颅内压力变化促发脑疝、下肢栓子移动导致肺栓塞等等;并且,过于频繁的翻身,也会影响病人休息,引起病人的排斥心理。
那么,
如何正确地替患者翻身呢?
翻身的时间间隔多久最好?
遇到那些实在不能翻身的病患难道坐等压疮吗?
今天就为大家解答关于翻身的一些疑问,也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翻身防压疮
疑问一:翻身的时间间隔多久为最好?
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开始对卧床病人采用2h翻身,自此,2h成为临床普遍采用的翻身间隔时间。
但目前并没有有效的证据证明2h翻身是预防压疮最好的时间间隔。翻身间隔也不是越短越好,翻身次数过多也会产生更多的摩擦力和剪切力,加重压疮的发生,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会影响病人休息,引起病人的排斥心理和对护理工作的不满。
多长时间翻身是最佳的时间间隔,目前仍备受争议。但多个文献证明,翻身频次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翻身间隔时间是可以延长至4小时,并没有增加压疮的发生率,还可以避免影响病人的睡眠和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病人翻身
疑问二:翻身时需注意什么?
1.注意节力原则,如翻身时,尽量让患者靠近护理人员,使重力通过支撑面来保持平衡,缩短重力臂而省力。
2.协助患者翻身时,应将患者身体稍抬起再行翻身,切忌拖、拉、推等动作、以免擦伤皮肤。两人协助翻身时,须注意动作要协调、轻稳。
3.协助患者更换卧位时,应注意观察病情与受压部位情况,并酌情确定翻身间隔时间,同时做好交接班。
移位机
疑问三:遇到限制翻身难道坐等压疮吗?
NO!我们应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使用防压疮床垫:它能有规律的交替供气造成气垫的循环波动,使患者肌肉组织经常变换受压部位,免于固定积压于同一点,并能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有效地防止压疮的产生。
2、在身体受压着力点,使用预防性敷料进行预防压疮的发生:临床上常用的薄膜敷料可以降低摩擦力,水胶体敷料和泡沫敷料都可以起到减压作用。
3、定时给病人实施抬臀运动:在病床上铺置两条柔软的大浴巾,每两个小时护士在病床一左一右动作协调一致地拉起浴巾,把病人身体抬离床面2-3cm三到五次,起到缓解压力作用。
4、使用移位机,使病人身体整体抬离床面:移位机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早已成为医疗机构必备的专业护理工具,是让病人脱离“床“的限制的必备手段。
5、最重要的还是每日评估:一旦病人病情允许翻身及早给予翻身;当病情允许翻身,但仍然危重不太稳定时,切忌翻身不可剧烈,给予小角度翻身,如使用水枕或楔形枕给予支撑。
最后,再次提醒各位护理人员,预防压疮,科学翻身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