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百家经典,阅史学争鸣,大家好,我是原创作者还我老嘤,每天都会更新几篇历史文章,欢迎品鉴!
“闪电战”使用的最早、最好和规模最大的人是谁?难怪说兵贵神速
闪电战,众所周知,是二战时期德军常用的战法,据传他是吸取了中国古代将军霍去病的战术思想,从而设计的战略。它结合了现代先进装备的陆军机械坦克部队和空军轰炸和战斗机的速度优势,以及战略目标损坏的难以修复性,对敌方通讯中心和战略目标进行快速打击,从而使敌方短时间内失去还手能力,又依靠后续地面部队在交通线路上的不断推进以达到不断占领和吞并的目的。
德军曾依靠闪电战创造了极致的辉煌。例如二战初期,纳粹德国依靠闪电战,攻势凌厉,无往而不利,27天内征服了波兰,1天内征服丹麦,23天内征服挪威,5天内征服荷兰,18天内征服比利时,39天内征服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法军俘虏就有万,占据了法军的一大半,比入侵法国的德军总数还多了一倍。
虽然德国是二战中闪电战,也是世界上把闪电战用的规模最大的,但却不是用的最早和最好的。年,德军想在苏联广袤的国土上复制闪电战不可复制的传奇,却在斯大林格勒失去了效力,深陷战争泥潭无法拔出,最终开始逐渐走向苏联主场。
那么谁是历史上闪电战用的最早的人呢?小编认为是项羽,首先说实例,就是项羽得知刘邦的诸侯联军占领了彭城,自己的爱姬不知下落,于是用三万楚国骑兵日夜兼程从山东鲁(曲阜附近)赶赴彭城(江苏徐州附近)郊外,趁夜色出其不意大破诸侯联军56万。
彭城之战是中国古代大规模独立运用骑兵歼灭步兵的典范。项羽在彭城战前舍弃大军千里奔波,最大限度地运用了机动能力。彭城之战后,项羽偷袭刘邦运用骑兵的冲击力冲散大军又采用驱赶的方式使其落水,以及骑兵追逐包围刘邦,这里都可以看到战术上运用骑兵的影子。在彭城之战前骑兵一直作为稀有兵种和辅助兵种使用,此战让给中国古代骑兵地位一下跃升到步兵之上,尤其是汉朝刘邦吃过大亏后不断收拢战马和楚国秦国骑兵,组成专门的骑兵军团。具体说一下项羽彭城之战闪电战使用的精妙之处:首先留下大部队迷惑联军,派出骑兵日夜突袭,达到出其不意之效;其次选择夜间突袭,有利于隐蔽;然后项羽带军直奔刘邦指挥中枢,让军队指挥陷入瘫痪;最后项羽用骑兵快速优势不断驱赶士兵往河边逃命,而不是奋勇格杀,让联军自相践踏,在河中淹死者不计其数。不过楚军由于人数较少,追击时未取得较大成效,也让联军领袖刘邦等骨干人员逃脱。很快汉军就接收残军组织了有效抗击。
历史上闪电战用得最好的莫过于小将军霍去病。
汉武帝之前,所有朝臣,甚至是皇帝和太后说起匈奴都是闻之色变,胆颤不已,直到汉武帝登基。汉武帝登基之初也是和匈奴讲和,直到大将军卫青和冠军侯霍去病两人被汉武帝发现。公元前年,汉武帝命卫青和霍去病两人各率五万骑兵(这时候骑兵已经得到相当重视,说起来项羽彭城一战功不可没)深入漠北寻找匈奴主力决战。
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在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史称“封狼居胥”。经此一战,匈奴在漠南的势力基本被扫荡干净,匈奴单于逃到漠北,从此漠南无王庭。霍去病打仗以速度见称,他深入敌后,迂回穿插,挑选敌人最薄弱处进攻。虽然匈奴也是骑兵为主,但是面对速度并不吃亏但却准备充足的汉军,也无优势可言。而当匈奴主力赶来时,汉军已经完成对其部分军队的穿插和包围,取得战果越来越大,匈奴渐渐失去优势。这与匈奴人一个很大弊端有关,匈奴骑兵逐水草而居,农商薄弱,不可能大批量群居,这给了霍去病很大启发。于是霍去病决定以敌人所擅长的速度克制敌人,他率骑兵深入敌军后方,横扫匈奴诸部,各部闻之色变,见之胆丧。他的这种打击战略甚至成为纳粹德国闪电战的战术思想。例如德军绕过重兵防守的马奇诺防线,从卢森堡和比利时杀进法国,一举占领巴黎。马奇诺防线不战自溃。
声明:本文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请及时告知!
本文原创,严禁抄袭,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