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猫腰,树老焦梢”这句俗语,大致讲述的是一种生命的自然规律。猫腰,意即像猫一样把腰弓着,也就是弯腰的意思。焦梢,是指树木的枝梢干枯焦黄。这句俗语正是用树木的生长做比,喻人年老之后,犹如老树枝枯叶稀一般,身体日益衰老,腰也伸不直了。
从生理的自然规律来讲,“人老猫腰”自有它的道理。
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钙物质流失严重,导致骨质疏松,使得人体的主要支柱——脊柱日渐脆弱,疼痛、易骨折症状频发。再加上体内激素水平日益下降,身体内部的肌肉、韧带也因此变得越来越松弛,缺少了肌肉和韧带的有力支撑,脊柱就会不断的向前弯曲,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猫腰”,也即我们视觉上的驼背。
很多老年人,尤其是农村的老人,因为年轻时干活时过度负重,或者长期弯腰,伤到了脊柱,到年老时,随着骨质疏松的加重和激素水平的下降,“猫腰”现象尤其厉害。
但是很多老年人,一来是觉得人老了日益驼背,是个正常现象,就如俗语所说的“人老猫腰,树老焦梢”;二来除了有些驼背之外,暂时也无其它不适症状,也就不当回事了;三来即使出现疼痛或其他不适,只要不是很严重,生性节约的老人大多忍忍也就过去了。疼的实在厉害的,也就吃颗止痛药。因为在他们心目中,觉得老了就是这样的。
但其实,人老猫腰,虽然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但也极可能是一种疾病。
虽然人在年老后,人体会因脊柱出观退变而导致回缩,从而使得腰部弯曲。但是,因为骨折疏松是不可逆转的,严重的,只要轻微外力就有可能导致脊柱骨折,而患者却不自知。一旦脊柱发生骨折,就会导致人体进一步回缩,这种回缩就是一种疾病,应及时治疗。
否则会因此引发一系列后果:诸如失眠、沮丧,腰背疼痛,驼背畸形,心血管疾病等等,严重的还会压迫脊髓造成下肢瘫痪。
但是不是人老了,就必定会出现“猫腰”现象呢?其实不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能见到很多老年人,尽管须发皆白,但也还是身板硬朗,大有站如松、坐如钟的气势。事实上,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多注意下述几方面,老了,未必就一定会“猫腰”。
少久坐多锻炼,多做些可以矫正脊柱的运动,但运动要适当适度,不能不服老;多吃含钙量高的食物以补充钙质,多晒太阳以促进钙吸收;睡硬板床,睡姿以仰卧为主,睡低枕或不用,让脊柱保持平直状态;走路、站立、坐下尽量保持腰杆挺直;生活中避免摔跤、避免冲撞,少拿重物少弯腰少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