瘫痪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蒙冤你不离不弃,你残疾我照顾余生,老派 [复制链接]

1#

戏如人生。

新凤霞在电影《刘巧儿》中演了“刘巧儿”,在面对自己的婚姻大事时,她和戏中的巧儿一样,“自己为自己找了个好婆家”。

新凤霞虽然是个名角,但和当时社会绝大多数的妇女一样,不认字,没文化。

新凤霞说:“当官的、当兵的、有钱的,我都不要。我什么都有了,就是没文化,所以我要找个有学问的。”

她真的为自己选择了一桩相爱一生的良缘,丈夫吴祖光是个优秀的剧作家,出自名门望族,品行高洁。

即使她瘫痪后,丈夫用一如既往的爱和包容,使她涅槃重生。

书香官宦的吴氏家族

江苏常州府宜兴的吴氏家族,是有名的书香官宦之家。

追溯到五百年前的明朝,吴氏先祖人才辈出,有人中过榜眼、探花,赫赫有名的如宰相吴宗达、翰林院掌院翰林吴中行等,这些在常州图书馆馆藏的清光绪年印制的吴氏宗谱中有记载。

新中国诞生后,吴家的人文情怀依旧。

吴祖光的祖父吴琳(字稚英),是张之洞幕府的重要幕僚。

望子成龙的吴琳将儿子吴瀛送去“湖北方言学堂”学习英文,那家学堂就是张之洞创办的。

年,二十岁的吴瀛从湖北方言学堂英文系毕业,就做了舅舅庄蕴宽的秘书,跟着庄去战时的湖北前线找黎元洪、黄兴协调南北关系。

后又回到上海,见到了宋教仁、章太炎等民国元老,参与了民国的建立。

此后,吴瀛又先后给张静江和民国外交总长王宠惠当了秘书。

吴瀛

中华民国建立,二十出头的吴瀛年纪轻轻,就当上了民国北京市政府的坐办(秘书长),以内务部责任人身份最早接管清宫。

当时对如何处理“清宫”,有众多说法,有的建议拍卖所有文物,有的建议改为公园......

而吴瀛独树一帜,他向执政总理段祺瑞提议,按国际惯例,应当把“清宫”改为“博物院”。

这一提议得到了段祺瑞的高度认可,吴瀛被任命为民国政府紫禁城“接收代表”,首任“故宫博物院常委”、“古物审定专门委员”以及《故宫书画集》主编。

吴瀛,一个青年书生,一下子成了文化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可世事难料,一心保护国宝的吴瀛,后来却被“以假换真、监守自盗”之名告上法庭。

年,山海关沦陷。

以吴瀛、易培基为代表的老故宫人,为了保护故宫文物,筹划文物南迁。

一路上,不是土匪劫持,就是日本人飞机追击,经常是有车没有汽油,有汽油了路却断了,好不容易找到路了,车又翻了......

吴瀛他们几乎是拼了命,才把从北京故宫运出的一万多箱文物,辗转陕西、湖南、四川等地。

文物南运时,有时因箱子太小,他们就将凤冠上的珠子拆下,谁知引发了一些人的臆想,说他们“利用文物南迁之际,以假换真、监守自盗”,甚至还把他们告上了法庭。

所谓盗宝,不过是派系斗争罗织的一些莫须有的罪名。

后来不了了之。

吴祖光成了剧作家

年4月21日,在北京东城小草厂的一所大宅院里,吴祖光出生了。

因父亲吴瀛精于诗书画刻等,吴祖光从小耳濡目染的都是艺术气息。

中学读书时,他就开始发表诗歌散文。

因为京剧艺术的特殊魅力吸引,吴祖光时常跑戏园,捧“戏子”。

但吴祖光不是把看戏当做消遣玩乐,而是热爱戏剧这种艺术形式。

吴祖光进入中法大学文学系刚读了一年,时任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校长的表姑父余上沅看上了他,邀请他先任校长室秘书,后任国文及中国戏剧史等课的教师。

从此,吴祖光正式走上戏剧之路。

年,满怀抗日激情的吴祖光完成了他的话剧处女作《凤凰城》。

《凤凰城》首演轰动,吴祖光备受鼓舞,之后的十年间,他连续创作了十一部话剧,成为优秀的剧作家。

女追男隔层纱

在剧作家吴祖光风头正劲时,一代评剧皇后新风霞也崭露头角。

新风霞身世不明,少年坎坷,在评剧戏班里打杂糊口。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当新凤霞还在苦练拼搏打天下的时候,衣食无忧的吴家大少爷吴祖光已经是名震全国的戏剧神童。

在新中国成立的大背景下,吴家大公子吴祖光与民间女艺人新凤霞命运交集。

新凤霞演唱吴祖光编导的电影插曲时,她以为吴祖光是个糟老头。

经作家老舍引荐,当见到吴祖光不仅才华四溢、而且风华正茂时,新凤霞一见钟情。

吴祖光比新凤霞大10岁,当时的新凤霞二十四岁,年轻貌美,也是解放妇女“刘巧儿”的做派。

她喜欢有文化的吴祖光,认识没两次,就提出:咱俩结婚好不好?

吴祖光有点傻眼,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他俩很快结婚了,大家都以为是吴祖光追求小姑娘的结果。

吴祖光回忆说:“老舍是从英国回来的,我是从香港回来的,新凤霞却是从贫民窟出来的,连字也不认识,老舍怎么把她介绍给我呢?”

新凤霞没上过学,但她对自己的前途和婚姻的把握,极具眼光。

无论从文化、品性还是家庭出身,各方面差异巨大的两个人,婚姻却很幸福。

新凤霞性格大大咧咧、经常丢三落四,“活了一辈子,找了半辈子东西”,生活上都是吴祖光在照顾她。

因为喜欢,吴祖光照顾得心甘情愿。

吴祖光不仅给了新凤霞爱情,对她的评剧事业也给予了极大支持,二人合作的评剧电影《花为媒》成为经典之作。

而且,两人的书画合作也是业界的一段佳话。

新风霞被齐白石收为义女,画作颇得义父几分真传。

但每每落款时,新凤霞就犯难了。

因为她字写得不好,所以落款一概由丈夫吴祖光代笔。

偶尔心情好时,她也会题上“凤霞”二字,这少数作品,由儿子吴欢保存着。

所以,市面上流传的落款为“新凤霞”的画作,大多是伪作。

夫妻的快乐时光

婚后,吴祖光和新凤霞居住在北京的一个四合院里。

院内共有六间平房和一栋楼房。

黄苗子和郁风夫妇住在楼上,《新民报》驻京办事处是他楼下的邻居,报社负责人陈铭德时而会偕夫人邓季惺来此小住。

三对文人夫妇,吟诗唱诵相聚甚欢。

吴祖光为人豪爽,新凤霞热情外向,一干文艺界名流常聚他家,他们的四合院变成了北京城里最大的文化沙龙。

吴家家底丰厚,藏有“画中兰亭”之称的《富春山居图》等名家大作。

而新凤霞当时的职务是解放军总政评剧团团长,工资很高,三千元(梅兰芳为七千元),堪比如今一线女明星的身价。

夫妇二人的小日子很滋润,他们时常周济朋友。

吴祖光有个外号“散财童子”,出手十分大方。

那时,文人多半没钱,他除了常在家中设宴款待这些穷朋友,有时还把古人墨宝或莱卡相机等贵重物品送给友人。

到了晚年,吴祖光更是慷慨大方,把他和新凤霞收藏的大量图书捐献给了北京戏曲学校。

恩爱夫妻蒙难

慷慨单纯的吴祖光,因为直肠子卷入了风波。

新凤霞拒绝与丈夫离婚,也被打成Y派。

那时,她不再是人人羡慕的名角,而是人人可以唾骂、欺负的对象。

凡是没人愿意干的脏活累活,就指使新凤霞去干。

受吴祖光牵连,新凤霞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

后来,两人带着希望回家,因为上面说四合院还给他们了。

可事实上,吴家的四合院里,早就住满了不相干的人,他们都不愿意搬走,四合院成了大杂院。

本是主人的吴家老小,被赶到东边的三间小房内。

吴祖光平生最烦交涉,他索性把四合院给“捐”了,和新凤霞搬到和平里两套单元四间房内,可又被人抢走一间。

此时,董老的遗孀何莲芝夫人向他们伸出了援手。

董老曾是吴祖光的祖父吴稚英的旧部,也是吴祖光的父亲吴瀛的好友。

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已身居高位,仍亲自到上海看望吴瀛。

丈夫大爱,新凤霞涅槃重生

年,因受重大刺激年仅48岁的新凤霞,脑溢血发作左半身瘫痪。

对于以舞台为生命的评剧皇后,这种打击是致命的。

新凤霞几近崩溃。

原本乐观开朗的她,脾气坏到了极点,甚至到了“见东西就摔”的地步。

原来美好的一切,现在都变成了嘲讽和刺激。

新凤霞绝望地用牙齿和右手配合着“撕碎”了许多她过去美丽的照片。

看着妻子备受折磨,吴祖光心疼极了。

为了妻子尽快从沮丧中摆脱,他开始一场“断舍离”。

电视机搬走,新凤霞以前的剧照藏起来,凡是和戏剧艺术沾边的统统被收起来。

清理了所有可能“引爆”妻子负面情绪的物件,吴祖光收拾好一个阳台。

一有空,他就把妻子推到阳台上看蓝天白云。

可所有法子用尽了,妻子仍旧很抑郁。

新凤霞常常一个人对镜梳妆,默默流泪。

吴祖光又叫来他们的好友来陪她,没想到,反而更加大了对新凤霞的刺激。

新凤霞拒绝见任何人。

曾经,新凤霞非常的好客!

那个四合院,种了很多美丽的花树和盆栽,丁香、海棠等应有尽有。

一年四季,花香满园。

偶尔,朋友们到访,新凤霞还会唱几句“评剧”助兴。

可如今,所有的美好被撕碎了。

状态最不好时,新凤霞头痛欲裂;

严重时,还会喃喃自语。

吴祖光意识到,要想让妻子走出痛苦,必须彻底转移她的注意力。

他想到了绘画。

把注意力放在用画笔发现美、创造美上,也许妻子的痛苦会小些。

吴祖光为妻子打造了一个雅致的小书画室。

新凤霞在丈夫的鼓励下,临摹了一幅义父齐白石的花鸟图,她说:“看着这些花鸟这么美,心里觉得挺舒服。”

好久没听到妻子说“舒服”二字了。

吴祖光深情地说:“花鸟是美,可怎么也比不上我眼前的人好看!”

新凤霞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绘画上时,平时的那些怨气消失了。

吴祖光夸赞:“不愧是齐白石的弟子,画工果然不一般啊!”

新凤霞疑惑地问:“祖光,我当真画得好吗?”

吴祖光说:“好。能表达心意,抒发真情,非常好。”

很久以来,新凤霞第一次体会到一身的轻松舒适。

画画得心应手后,吴祖光准备让妻子尝试写作。

教会妻子用文字发声,让她把这几年想说的话写出来,心里的疙瘩解开了,心病就能治愈。

新凤霞没上过学,但她聪明好学。

她先从啃新华字典开始,然后尝试写日记。

吴祖光每次像朗读巨著一样,朗读妻子的日记,新凤霞有些不好意思。

吴祖光鼓励她说:“你好好写,现在我读。以后,把你的作品推荐给杂志社,发表了让更多的人读。”

新凤霞很吃惊:“我写的东西也能发表?”

吴祖光笑笑:“当然,剧作家的老婆会写作,是很正常的事。

新凤霞听了丈夫的话,流下了激动的泪。

新凤霞不会用那些华丽的辞藻,她就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白描。

吴祖光惊喜地发现,妻子有了自己独立的文风。

学习写作一年后,新凤霞便发表了第一篇作品。

之后,如行云流水般,她坎坷的人生变成了《评剧皇后与作家丈夫》等27部著作。

其中小短文《傻二哥》、《万年牢》入选小学语文课本。

后来,新凤霞还举办了个人画展。

在绘画和写作上取得突破后,新凤霞又倾注精力在自己热爱的评剧艺术上,她坐在轮椅上带出了一大批优秀弟子。

年,新凤霞坐着轮椅上参演了春晚评剧《刘巧儿》,观众对这位喜爱的艺术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此刻的新凤霞,觉得人生很美好。那些好的坏的,如今都变成了美好的回忆。

永别离

这对恩爱夫妻,相伴着又走过了14年幸福岁月。

年4月7日,新凤霞因脑溢血倒下,再没醒过来,于12日离开人世。

71岁的新凤霞离开时是安心的,深爱她的丈夫寸步不离地陪在她身边。

女儿吴霜说,母亲去世后,她并不太难过,因为

“我母亲的一生像童话一样,她一辈子有无数人宠着,她自己总是想做什么就成什么,天大的磨难,她也能化解。就连最后离开,她也是在她最爱之人的怀里。”

新凤霞的人生,活成了美丽的童话。

而童话的制造者吴祖光,在妻子离开的日子里顿觉黯淡无光。

相爱相伴一生,吴祖光无法接受妻子离开的事实。

新凤霞刚离开时,吴祖光趴在妻子经常趴的小桌上写道:

“由于事起仓猝,毫无精神准备,像是突然坠落万丈深渊那样,使我实在无法接受。”

在回忆妻子新凤霞的字里行间,可见吴祖光无法释怀的悲痛:

“这篇怀凤短文,写写、哭哭、停停,历时半月才匆匆写就。生平没有写得这么困难,这么吃力过。在凤霞天天坐的座位上、书桌上,清晨、黄昏、灯下,总恍惚凤霞仍旧坐在这儿,但她却真的不再回来了。她是由一行灵车、警车护送从常州直接到北京八宝山的墓地的,她永远不再回家来了。”

后来,吴祖光的记忆越来越差。

再后来,他渐渐认不得身边人了。

可只要听到新凤霞的名字,他依旧会激动。

新凤霞离开5年后,在妻子忌日即将来临的前3天,年4月9日,一代大师吴祖光与爱妻新凤霞到天堂相聚了。

一对才子佳人的美好爱情,随风而逝!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