瘫痪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男子放弃6家公司照顾瘫痪父亲12年,为何 [复制链接]

1#

如果有一天,你需要儿女的照顾,你是否会希望儿女放弃一切陪在你身边?

01

广州一位叫刘沛强的男子做到了。而且,他还开着6家公司,回家照顾父亲的时间,已达12年!据10月25日《广州日报》报道,广州84岁的老人刘顺才,在12年前因中风瘫痪,同时还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当时,老人的儿子刘沛强经营着6家餐饮公司,事业如日中天。父亲患病后,刘沛强将公司交给别人打理,自己回到家中,全力照顾病父。刘沛强每天早起晚睡,给父亲弄饭做菜,喂食喂药,捶背揉肩,洗澡洗衣……12年如一日,从未懈怠,从无怨言。有人问他:怎么不雇个保姆专门照顾老人呢?刘沛强回答道,子女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请别人照顾他不放心。“我经常教育子女要孝顺,现在我得做出个样子来。”刘沛强大孝之举赢来点赞无数,很快被网友送上热搜。孝敬老人、悉心照料老人,既是基本的人性和亲情,也是为人子女者的法定义务。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虽然可能很苦很累,虽然可能面临很多生活的风风雨雨和不可预料的因素,但却依然能够得到亲情的慰藉和难得的幸福。但毋庸讳言的是,也有一句老话广为人知: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虽然有点冷冰冰,却也契合了不少现实事例。人的耐心和精力毕竟有限,长年照顾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时间长了确实令人身心俱疲,很容易生出厌烦和浮躁。更何况,照顾老人多了,照顾妻儿的时间就少了,说不定还无法出去赚钱,经济上就会“压力山大”。

02

网友小A留言,他就曾因为照顾中风的父亲,而影响了工作。有一次,父亲突然发病,小A连请了两周假照顾父亲。但也因为这次请假,他在工作上再也没有升职的机会了,甚至还成了重点盯防的对象。领导更是直接发话:要么辞职,要么请保姆。工资只有3千多的他,辞了职拿什么负担父亲的医疗费?成年人要的不是感动,因为就连好好活下去,对我们来讲,有时候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们也想事事亲力亲为,但比起感动,我们更想要的是全家人都好好的活着。之前就有网友简单做了个计算,如果一个人没有房贷车贷,按照最低标准,他一个月的开支是。如果是一个三口之家,没有房贷车贷的情况下,最低消费是。但很多时候,我们的日常开支并不仅仅只有这些。一旦没了经济来源,我们连自己都养不活,更别提照顾老人了。你的这种孝顺,是老人真正想要的吗?知乎上曾有个话题,“作为父母,你在哪一刻对孩子感到愧疚?”其中有个回答是:无时无刻。而在年12月,湖南省武冈市有一位身患绝症的79岁老人居然挖坑等死,而她的原因是“不想拖累子女”。这则消息令人心痛的同时,也让人感叹:“不想拖累子女”已成为中国父母的真实写照。就在前段时间,医院做一个小手术,我说我送他去,他却板着脸说:“你去干什么,又不是什么大事,我自己坐车去就好了。”僵持了半天,他就是油盐不进,非说不要耽误我的工作。直到我说:“我就是担心你,你让我一起去,让我安安心可以不?”他才板着脸坐进了我的车里。在医院做完所有检查,等结果的时候,他还声声埋怨:“看吧,我一个人就可以搞定的,你非要一起来。”我知道,他只是不想麻烦我。可想而知,我们只是耽搁一小会儿自己的时间,父母都会觉得拖累了我们,太麻烦了。那如果我们因为他们的病而放弃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呢?他们会不会更加不安、自责……孝子事亲,不可使其亲有冷淡心,烦恼心,惊怖心,愁闷心,难言心,愧恨心。身为子女,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照顾父母的身体,他们的心里感受同样也需要我们的关心。

03

子女亲自照顾老人,是中国传统孝道的主要操作方式。这是由之前占主导地位的“家庭养老模式”所决定的。既然老人只能家庭养老,那么基本上也只能由家人亲手来照料。这种方式有利有弊。好处在于,子女跟父母有血缘关系,天生具有深厚感情,照料起来心甘情愿、情真意切,不仅能做到有形赡养的无微不至,还能兼顾精神赡养,给予老人以心灵的慰藉。而其主要弊端在于,子女毕竟不是专业人士,不具有专业知识,有的连最基本的科学医护常识都不懂,照料老人完全凭借生活经验和习惯,难免有疏漏之处和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搞不好,还会出现无心之失,在客观上造成老人身体受损、病情加重。还有一个无法回避的弊端,那就是照料老人事务繁多、异常琐碎,会占用子女大部分精力和时间,再无其他余力可以去做自己的事情。一旦家有需要照料的老人,子女说不定就要牺牲自己的正常生活,甚至放弃自己的事业和前途,失去自我。其实,这样的牺牲并非完全不可避免,给老人幸福晚年与兼顾个人生活、工作之间,也绝非不可调和的矛盾和非此即彼的单选题。子女亲手照料老人,只是一种选择,而并非唯一选择。子女其实还有另两种选择,一是请专业人士代替自己来照顾老人,二是将老人送入具备医养护功能的专业机构。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各种智能技术的应用,智慧养老悄然兴起。利用AI和物联网技术,通过各类传感器的融合应用和赋能,为老人带来更安全、更温馨、更具人性化的养老服务,正逐渐成为新型养老模式。如智能可穿戴设备,不仅平时可以监测老人的心率、血压等指标特征,当发生突发事件或需要帮助时,老人通过随身携带的智能腕表发出呼叫信息,系统中心平台会自动出现来电弹屏,显示老人基本信息及实时位置;对于起坐困难、行动不便的失能或半失能老人,智能行走机器人能够上下升降,还可根据老年人需要的站着或坐着姿势调节角度;对于长期卧床的失能老人,家属可借助大小便智能护理机器人来护理。大数据智慧养老,以更简单、更方便的智能方式,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生活帮助、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多方面、个性化、便捷化的服务,让居家养老更有“温度”。当然,这里说的只是一种理想状态,要达到这种效果,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建立起完善的社会化养老体系,以及强化的医护和养老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规范,让子女们可以放心地将老人托付给他们。

猜您想看

↓↓↓

李咏为何葬在美国?3年后答案浮出水面,令人深思

“病好了我要杀他”,住院老太太一句话引发全网愤怒....

没有子女,没有老伴,没人陪护,无法就医……

九旬老头,一刀送走多人,个个都是孤苦无依的老人大妈说

因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